金山卫镇北门居民区是动迁安置房、商品房集一身的复合型社区,居民大都来自五湖四海,人口数量大、居民诉求多、管理难度高。针对这些多元化的社区治理难题,居民区党支部坚持把党建引领、凝聚人心、服务群众贯穿社区工作始终,实现了从“吐槽”无力到“圈粉”无数的渐进式转变。
强化“主心骨”,“精心”建好惠民“服务圈”
居民区党支部积极推行“党建+志愿服务”模式,扎实推动党群服务提档升级,实现“1+1>2”的倍增效应,激发社区治理“红色动能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绘好“网格图”。持续构建金字塔式“居—网—格—楼组—户”五级党建网格架构,打通社区治理的“中间链”,把服务送到每户居民的家门口。
用好“先锋队”。在全面排摸辖区内居民情况的基础上,充分整合服务力量,组建了一支由社区骨干、共建单位、职能部门、“三驾马车”组成的北门“益先锋”志愿服务队,下沉至社区微格开展健康义诊、便民服务、政策宣讲、小修小补等志愿服务活动。
打响“益品牌”。依托“五站一地”(即:党群服务站、青年中心、妇女之家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退伍军人服务站、廉政警示教育基地),实施“邻聚力”行动,充分运用“讲、评、帮、乐、庆”方式,组织开展“最美家庭”评选、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、趣味闹元宵、红色主题观影和手工包制作等各类党群活动,持续放大“益先锋”志愿服务品牌效应。
培育“主人翁”,“益心”搭建多元“治理圈”
社区治理,关键在人。党支部牢牢把握这一关键要素,充分整合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。
发挥“益能人”效应。积极挖掘社区“能人”,将辖区内42名从事教师、律师、社区工作者、心理咨询师等职业的热心居民集合起来,打造“益能人资源库”,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、专业化的服务。
发挥“益管家”力量。打造“三驾马车红色联盟”,让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从“各行其是”变“三方协同”,通过三方联席会议,把小区的事务放到会上讨论,共同出谋划策,为居民办实事、解难题,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。
成立社区“益事会”。将小区内热心公益的党员、居民吸纳进“同心‘益’事会”,通过楼组长入户走访、建立居民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发现问题,及时掌握居民诉求,按照“一事一议,急事急议”的原则,全面推行“居民下单、物业接单、社区督单”和“小事居民办、大事物业办、急难事社区办”的治理体系。今年以来,共解决晾衣架安装不规范、老年人就餐需求、小区楼道内乱堆物等各类事件11件。
汇聚“主力军”,“同心”打造共享“生活圈”
聚焦居民生活品质提升,以需求为导向,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、结对共建单位参与规划社区微更新、微改造,在建设实施中感受社区的“逆生长”,在开花结果中收获幸福感。
“参与式”治理激发内生动力。充分发挥党员骨干、居民代表、楼组长的带头作用,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改造,成为小区的“规划师”“美容师”。例如,为满足辖区内儿童对活动阵地的需求,党支部通过上门走访、召开座谈会、线上征集等形式充分听取居民的需求和意见,同时,邀请居住在辖区内的镇妇女儿童议事会成员共同参与规划设计,打造了集学习、游戏、成长于一体的“益乐园·幸福园”。此外,建立志愿者文明实践积分制,以“小积分”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“项目化”运作精准对接供需。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,以项目化形式凝聚各方力量,巧解治理难题。推出“益家人”睦邻亭项目,兴建“和睦”“和谐”两座凉亭,解决1429弄缓建区休闲场所缺乏难题,让老老小小“嘎三胡”有了好去处;“特来电”新能源项目,缓解社区新能源汽车、电瓶车充电“双难”问题,在三个小区分别引入14个新能源充电桩,改造60组地下车库充电设施,新增10个大型电瓶车充电棚,让居民24小时不断“电”。
北门居民区党支部始终立足于社区实际,不断延伸基层善治的“触角”,突出“实”字,为社区办“实事”,对堵点出“实招”,让居民得“实惠”,用“实”力带领居民“圈”出“家门口”的幸福生活。
关键词: